來源:劉韜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有關擔保制度的解釋》于2021年1月1日正式實施,1995年10月1日起施行的《擔保法》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作廢,有些實務問題的判決思路也發(fā)生根本變化。
一、共同擔保的種類
(一)約定的按份共同擔保
每一個擔保人的擔保份額,按其各自約定的份額承擔即可,各個擔保人之間沒有任何牽連關系,也就不存在相互追償權。擔保人承擔各自擔保的份額后,各自向債務人追償自己承擔的數(shù)額
(二)連帶共同擔保
連帶共同擔保分為三種:連帶共同保證、連帶共同物保(物保主要是抵押、質(zhì)押)、連帶人保與物保共存,第三種又分為借款人提供的物保與保證共存和第三人提供的物保與保證共存。
只要存在借款人提供的物保與保證共存,借款人提供的物保與第三人提供的物保共存,如到期不能清償,債權人先實現(xiàn)借款人提供的物保,之后,選擇實現(xiàn)第三人提供的物?;虮WC,不存在實現(xiàn)債權的法定先后順序,第三人承擔擔保責任后,都可以向借款人追償。
二、共同擔保人的相互追償權
根據(jù)《民法典擔保司法解釋》第13、14條,原則上,共同擔保人在三種情形下有相互追償權:
1、按照意思自治原則,共同擔保人之間約定了相互追償權及分擔份額的從約定。
2、約定承擔連帶共同擔保,追償?shù)臄?shù)額,沒有約定時,推定按照第三人擔保人平均承擔,但抵押人、質(zhì)押人承擔的份額不能超過抵押物、質(zhì)押物拍賣的價值。
3、數(shù)個擔保人在同一份合同書上簽字、蓋章或按指印,追償?shù)臄?shù)額,沒有約定時,推定按照第三人擔保人平均承擔,但抵押人、質(zhì)押人承擔的份額不能超過抵押物、質(zhì)押物拍賣的價值。
除以上情形外,為同一債務提供擔保的多個擔保人之間不享有追償權。
作為特例,同一債務有2個以上第三人提供擔保,其中一個擔保人受讓債權,視為承擔了擔保責任,受讓債權擔保人不能以債權人身份要求其他擔保人承擔擔保責任,但可以依照共同擔保人相互追償權規(guī)定處理。
注: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資產(chǎn)界立場。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xié)議
本文由“劉韜”投稿資產(chǎn)界,并經(jīng)資產(chǎn)界編輯發(fā)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jīng)授權,請勿轉(zhuǎn)載,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