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阿邦0504
來源:債市邦(ID:bond_bang)
進擊的證券投行
最近證券公司投行漲薪的消息沸沸揚揚,建投、中信和中金的應屆生base據傳已經能到3.4~3.8w一個月的水平。加上公積金,稅后到手的收入能超過3w。
此外,CICC的大幅招兵買馬也是讓市場側目,幾乎所有證券公司的資深債承都接到了獵頭的電話。招聘的壓力大到3C負責人事的HR,都要到其他公司挖的地步。
如此紅紅火火的市場行情,似乎和大家的直觀感覺不太一致。
不是說債券承銷一片紅海嗎?
怎么還有那么高的base增長和頭部機構的大幅人員擴充?
下面來看看2020年證券公司債券承銷收入的情況。
承銷費收入分析
2020年,證券公司的債券承銷收入額達到252億元,較2019年的202億元增長超過20%。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債券承銷收入的大幅增長,主要是受益于疫情防控期間,高承銷費率的低級別城投債的承銷發(fā)行放量。
除了行業(yè)承銷額絕對值的增長,未來承銷費率的觸底回升?;蛟S也是證券公司高管們愿意在債券承銷賽道下注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未來債券承銷費率能夠有所上升,那行業(yè)確實還有較大的增長想象空間。
債券承銷第一集團承銷費收入情況
中信建投在債券承銷領域還是yyds,連續(xù)3年位居行業(yè)第一且保持穩(wěn)定增長,難怪人家有底氣在這個時候提高投行團隊的base收入。
中信證券和中信建投在排名上一樣穩(wěn),連續(xù)3年位居行業(yè)第3,但從承銷費收入上,卻是和兄弟公司的差距越來越大。
華泰、國信、開源和天風,連續(xù)3年的承銷費收入和承銷費排名保持穩(wěn)定增長,強有力的管理層是業(yè)務開展的最大保障。
浙商證券成為2020年最大的黑馬,承銷費收入從2019年的2.2億猛增至2020年的5.5億,排名也從2019年的第27上升至2020年的第13,打破第二集團的天花板成功晉升至第一集團。
浙商證券成為2020年最大的黑馬,承銷費收入從2019年的2.2億猛增至2020年的5.5億,排名也從2019年的第27上升至2020年的第13,打破第二集團的天花板成功晉升至第一集團。
中金公司和中泰證券,是第一集團里唯二2020年債券承銷費收入負增長的主承,也難怪3C最近著急要在債券承銷業(yè)務上發(fā)力了。
債券承銷第二集團承銷費收入情況
2020年證券公司債券承銷收入在2至5億元之間的有23家,在文中劃為第二集團。
方正證券、五礦證券、安信證券、中天國富證券、華金證券、民生證券、信達證券和東亞前海表現(xiàn)亮眼,均較2019年在承銷費收入和排名上有著較大幅度增長。
債券承銷第三集團承銷費收入情況
2020年證券公司債券承銷收入在5000萬至2億元之間的有30家,在文中劃為第三集團。
第三集團的變動比較大,里面有慢慢恢復元氣的國海證券,也有曾經行業(yè)排名前列的老牌投行廣發(fā)證券,因為康美藥業(yè)受到監(jiān)管處罰,暫停債券投行業(yè)務12個月,承銷費收入較2019年打了2折,掉入到了第三集團。
承銷費率情況
最近3年證券公司債券承銷的平均承銷費率分別是0.31%、0.27%和0.25%。從上述數(shù)據可見,行業(yè)的內卷還是在進一步加劇。
從承銷費率上來看,第一集團的承銷費率要顯著低于二三集團及其他。中信證券、中金公司、華泰證券、招商證券承銷費率平均不足0.2%,不過背后的原因未必是低價競爭。因為頭部券商在地方政府債和政策性銀行債這類費率較低的品種上的承銷金額較多,從而攤薄了承銷費率。
具體承銷費率數(shù)據如下表所示,因為承銷結構的差異,不同機構之間沒有橫向可比性,只是提供一個感性的認識。
希望2021年可以看到全行業(yè)承銷費和承銷費率的雙提升!
注: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資產界立場。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xié)議
本文由“債市邦”投稿資產界,并經資產界編輯發(fā)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謝謝!
原標題: 2020證券公司債券承銷收入對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