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投拓江湖團隊
來源:投拓江湖(ID:toutuoJH)
中止的地塊約有17宗,原計劃是在今天也就是9月15日拍賣,在集中土拍前的一天中止。成都第二批次集中供地,總計有75宗土地掛網,這次中止的17宗地塊,約占地塊總數(shù)的23%。
作為投資人,經歷的土拍比較多,大家都知道這種臨時性的撤回掛網地塊,一般意味著有重大的原因。比較常見的大致有三類:一種是土地本身的規(guī)劃條件,需要進行重大的調整,故而不得不撤回修改,勾地類項目比較多見;另一種還是拍賣規(guī)則發(fā)生了重大轉變,需要撤回后在公布新的規(guī)則,上一次多個城市撤回二批次集中供地就是因為這個原因;還有一種是因為報名人數(shù)不足,為了防止土地流拍而提前中止,以免影響土地市場的情緒,很多三四線城市的土地經常會有到了時間中止的情況。
這個終止公告的時間比較敏感,發(fā)布在即將開拍的前一天,在圈內的影響著實不小。一些人開始在猜測,這波撤回的17宗地塊,是因為報名人數(shù)不足,為了防止土地流拍而提前中止。據(jù)說是這17宗地塊,一家房企都沒有報名,其剩下的其他地塊都有三家以上的房企參與報名。這個說法,很多人都相信,傳得是有模有樣的。
這個消息是不是真的,在沒有充足的材料的情況下,是不能信以為真的。但是當下的土拍市場的熱度,確實下降了不少,很多人已經在預計明天成都開始的二批次集中土拍,除了個別熱門稀缺地塊以外,溢價率會大幅下降。除了成都以外,此前很多城市的第二批次集中供地,成交溢價是下降了不少,政策調控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今年的土拍遇冷,其實從第一批次集中供地以來就顯現(xiàn)了,很多大型房企選擇了躺平。直接的原因,就是因為三道紅線政策以來,房企的短期償債壓力陡增,現(xiàn)金流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考驗。為了確保經營上的安全,不少房企都選擇了加大銷售和回款力度,減少拿地投資。今年上半年,第一批次集中供地拿了高價地的房企,很多已經在找投資總“秋后算賬”了,因為拿到的地并不好受。
一些房現(xiàn)在連很多基本的應付款項,也不得不暫停了,有很多人可能已經發(fā)覺了,不少房企今年八月以來就暫停了大額的對外款項支付。這在以前只會發(fā)生在十二月以后,春節(jié)以前的房企年報季,現(xiàn)在已經提前了好幾個月就過冬,這是不正常的情況。能夠活躍在公開土地市場的房企,也就屈指可數(shù)的那幾家,剩下的都是清一色的國企。國企為什么能在這個階段照常拿地,這是有原因的。
大部分國企的經營觀念,相比一些高周轉的民企,向來是比較穩(wěn)健的。前些年民企都在大規(guī)模增加杠桿的時候,大部分國企也能做到穩(wěn)健經營,因此負債得到了有效控制。融資政策收緊以后,國企的優(yōu)勢就體現(xiàn)出來,相比民企有更加寬裕的資金可用。
特別是在三道紅線以及一些列融資新規(guī)以后,金融機構的避險意識越來越強,在有限的涉房貸款額度下,會優(yōu)先考慮給國企,特別是央企融資。大型的金融機構,大多也是屬于央企國企陣營,同屬一個體制內的兄弟單位,“肉爛了還在鍋里”這是很多機構暗地里普遍奉行的準則。民營房企在央企面前的差距,已經不是融資成本高低的問題,而是有沒有資格融資,能不能融資的問題。越往以后走,越是大體量,商業(yè)自持比例越高的項目,民企身影出現(xiàn)在土拍場的概率就越低。
不過也不用悲觀,我們相信當下的土拍市場遇冷只是周期性的現(xiàn)象,有可能現(xiàn)在所處的是周期的最底部,以后會好起來的。
注: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資產界立場。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xié)議
本文由“投拓江湖”投稿資產界,并經資產界編輯發(fā)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謝謝!
原標題: 土拍市場,溫度驟降